本文目录一览:
高振宗是谁 及说说他的事迹
高振宗出身中医世家,早在40年代,其祖父便在北京海淀镇创办了杏林春药店;而他的父亲高桂林则是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弟子,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。高振宗自幼年起便在药店里看着母亲率领伙计们制药卖药;背着药箱跟父亲出诊,耳濡目染,让他从小就为自己选定了要做医生的职业。
然而,1966年,就在他高三毕业,准备高考时,‘文革’爆发:报考医学院的理想破灭;父亲也从一千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被划成反动学术权威。1968年12月,高振宗戴着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”的帽子来到山西绛县么里公社河王大队插队,被分配的工作是放羊。
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,就坐落在美丽的中条山脚下,漫山遍野生长着柴胡、远志、丹参等草药。高振宗就利用放羊的机会采撷药材,卖掉它们换煤油,晚上在羊圈里用来点着马灯背《内经》。因为队里每个月只给他二两煤油,可茫茫黑夜对于一个年仅二十出头、远离故乡却被排斥在“贫下中农队伍”之外的青年来讲,除了读书又能做什么呢?大约就在那个时候,高振宗偶然得到了一本宋版的《麻衣神相》……可以说,是对自身命运的困惑,让他开始了研究相学与中医手诊学的道路。
那以后,他做过赤脚医生、兵器部541厂子弟学校教师.厂医院的医生,1977年恢复高考,他参加过两届,均因政审不合格而落空;1980年参加山西成人高考,名列全省第三却未被当时的山西省中医学校录取,他找到省卫生厅,人家回答很干脆:你早晚得回北京,没有培养前途……高振宗连续两年报考著名皮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研究生,两年的专业成绩均为95分;而日语成绩则为35、36,结局可想而知。高振宗的医科大学梦是在1987年才圆上的,他说,他的手上早已写着这样的结果……
从1972年到现在,高振宗已为大约30万人作过手诊,并在中医研究院、首都医科大学、北京宣武医院、中宣部《求是》杂志社等单位开办讲座;应邀到福州、上海、香港,越南等多个城市、地区和国家讲课,学员达到上万人。应该说中医手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而被系统化,是由高振宗开启的。
神奇的诊断
1992年,高振宗为一50多岁的女患者进行手诊,发现其手掌下部子宫区中央有一前为圆状的黑斑,变成了向四周扩散的星状纹,按照中医手诊学,这正是该区域病灶发生恶变的迹象。于是,高振宗建议该患者到妇产医院找一位他熟识的主任作专科检查。女患者到妇产医院做了B超,果然子宫内有一种物。妇产医院主任很惊讶地问她:“子宫内膜茸毛癌,在早期是很难被觉察的,你有什么症状吗?”女患者答:“没什么症状,是高大夫让我查的。”主任惊叹不已。由于发现早,治疗及时,该患者至今健在。
某医院工会主席,手心长出一铜钱状黑斑,不知何方人士为他看相,说这叫掌心握钱大富大贵,主席深信不疑,并且引以为荣。一天,他将这枚“铜钱”向高振宗展示:“高大夫,您说我这是不是攥着钱呢?”高振宗看着他的手平实坦言道:“您这不是攥着钱,是攥着病呢!按照中医手诊学,这个部位是心区,心区显现黑斑是急性心梗的先兆。”主席听后很是不悦:“不会吧,高大夫,我也看过《麻衣神相》,按那上面说,这就是攥着钱,再说事实就是如此,你看院长多信任我,多少钱都让我管……”此后不久便到年底,按照规矩,各个科室聚餐时少不得要将院一级的各路领导请来“一叙”。也许是“叙”得太频繁,抑或主席“英雄海量”豪饮过度,终于某餐之后一头栽倒在地,送医院诊断的结果是:急性心梗。
1996年,高振宗在西四某诊所,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带着他的八旬老母前来就诊,说老太太近些天常觉胸闷气短。高振宗一看老人的手,指甲和手掌大鱼际(生命线)旁边均已发黑,当即对那人说:“老太太心脏不好,已经相当严重,我们这里没有抢救设施,您赶快将她送附近医院吧!”“可老太太平时没病啊!”那个人一脸疑惑,还是将母亲送往北大医院……后来听说老太太被送到医院两个小时后就去世了,诊断为无病性心梗,而这种病一般没有普通心梗的症状
性格决定命运
“中医手诊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诊断生理疾病,还可以通过掌纹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、思维方式和行为走向。而这些往往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重要因素。”接下来,高振宗大夫为记者讲述了一位内分泌失调患者的例子:
那是一位独自闯荡京城的东北姑娘,其掌纹特点为:双手川字掌,婚姻线向下低垂而杂乱,心脏线上方多出一条与之平行的风流线。一般来讲,具有川字掌纹的人性情执着倔强,争胜好斗,攻击性强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;风流线标志着情欲过剩,极易红杏出墙;而向下低垂穿过心脏线的婚姻线则提示发生婚变……姑娘见高振宗数语道破“玄机”,十分敬服,索性将自己的身世一股脑诉说给他:她自幼性情倔强,13岁时就曾经因为一根冰棍自杀过:事实的经过非常简单,就是她妈给她弟弟钱买了一根冰棍,没给她,她一赌气就喝了农药。职高毕业以后,她为了把户口弄到北京,嫁给一个残疾人并为其生子,之后在某电视台找到一个推销广告的工作,经济上一独立,就跟那个残疾人离了婚,之后傍上某区分管城建的副区长,利用其关系赚了不少钱。然而,副区长尽管“仗义”却风流成性,不久之后她就弄清楚,原来自己已经是人家的“第四小蜜”了……(后来听说,副区长下台,东北姑娘便离开他另外嫁了人)
“其实,70%以上的内科杂症都与心理情致因素有关。但至今为止人们不敢过多探究这一领域,大家已接受某些约定俗成的论断,认为手诊等同于江湖上的术士手相。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,术士相学是宿命的,认为手纹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;而中医手诊学则认为,人的手纹是在家族遗传、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,通过劳动与学习均可发生改变,比如从生命线向上延伸到食指丘的那条努力线就是通过书写功能(拿笔)形成的,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没有这条线的。”高振宗大夫如是说。
补充诊断与超前诊断
“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,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已然十分发达,那些精密的仪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给出各种准确的数字,在这种现状下,中医手诊究竟有多大意义呢?”记者问。
“中医手诊作为中西医现有诊断方法的补充,可以弥补临床诊断的某些不足。比方说:人体心肌缺血要达到70%,心电图才能检测出来,而中医手诊在10%~20%就有标识。再比方脑供血不足的问题,西医是有一定数据指标的,在不低于该数据的情况下,均以为正常。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,比如左手双头脑线的人,其右脑的需血量要高出正常值一倍。这种诊断在临床上特别有意义。
“更值一提的是中医手诊学具有超前诊断的优越性。”高大夫介绍说,1997年他到外地旅游,在火车上遇见时任电力部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的某先生,发现其生命线上有一黑斑,从流年上推算是在45岁,于是,善意提醒他,届时要特别注意心梗的问题。某先生答说他其年正当45……旅游归来不久,高振宗就接到某先生电话,说他们单位要组织老干部到九寨沟旅游,由他带队,想请高大夫担任随团保健医。而高当时因工作缘故无法成行,只有叮嘱他此行一定要带上氧气瓶,硝酸甘油等应急药品。九寨沟之行并不顺利,一路上伙食不好,老干部们抱怨,而旅行社方面态度强硬拒不解决问题,某先生一急之下,半路上便犯了心梗,荒山野岭的,幸亏带着氧气瓶。硝甘……
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:“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,而且是身体上、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。”这正符合了两千年前中医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关于五脏、五神(神、魄、魂、意、志),五感(喜、怒、哀、忧、恐)的“神形相即”。在此,中医手诊学作为一门崭新而又古老的边缘学科,必定会越加彰显地发挥其独特作用。
高振宗的人物轶事
同年正月,从北大医院转入一名老太太,因春节期间打麻将情绪激动导致大脑左侧内囊出血,危险期过后送到高振宗所在医院,一开始,病人因为针灸要剃头发,拒绝针灸治疗,但是看到别的患者经过一周的针灸后就能够下地,才同意针灸,后经高振宗针药结合,最终治愈。
高振宗从1972年起在诊脉的同时就加上手诊,被当地群众称为“神医”。1985年在医院门诊开展手诊,是北京市开展手诊门诊的第一人。
1986年4月高振宗正在医院处理病案,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找到他看病。高振宗通过手诊发现患者掌根部肾区有大黑斑,诊断为一侧肾坏死,为其开了七天的药进行调理,病情有所好转。几天后,这位同学的妻子来医院探望老公,顺便请高振宗看手诊病,他发现其食指缝下与生命线交接位置有蜘蛛样黑点,诊断为晚期肝癌,立即嘱咐病人作B超和血液化验,确诊是肝癌晚期。
1995年春,一个老太太被儿子用自行车推到医院,找到高振宗看病,诊断发现老太太舌头、嘴唇发黑,手从指尖到掌心呈黑色,看到这种情况,高振宗急忙让其儿子送其到北大医院急诊室,终因病情凶险当日下午死亡。
1997年5月高振宗去张家界旅游,在列车上做了四个小时的手诊讲座,旁边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客听了讲座后请高振宗看手诊,通过手诊发现在掌纹生命线旁有一红点,提醒其45岁左右注意身体,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。后得知此人为某部委精神文明办主任。从张家界回来后,该主任打电话说要带老干部到九寨沟旅游,邀请高教授担任随队保健医生,但高振宗因工作繁忙无法成行,建议他多带药和氧气瓶。一个月后该主任打电话说,在去九寨沟的路上,他突发心梗,幸亏听从高教授的建议,带着氧气瓶才抢救过来。
1997年高振宗随中国医疗代表团到越南访问,在返回的路上为团员看手诊,发现其中一位女士头脑线低垂至小鱼际腕横纹处,且中指丘有一个环,中有三个十字纹,高振宗判断其曾自杀过三次,一问,果然如此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高振宗为著名作家、《穆斯林的葬礼》作者霍达手诊,诊断她患有忧郁症,高振宗通过精神、心理、经络疏导,为她开通任、督二脉,改善脑部供血,用拔罐从体内清出大块的黑血,逐渐治愈了病症。
2004年11月中旬,高振宗为南苑机场领导看手诊,其中有一个人,在生命线中段有一黑色斑点并有很深的放纵线,于是,高振宗提醒他近期要特别注意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防止突发疾病。元旦时即接到电话:此人因饮酒过量突发心脏病死亡。
2010年12月下旬,北京市作协张先生邀请高振宗参加年末金蔷薇聚会,高振宗以工作繁忙为由婉言谢绝。张先生确坚持高振宗必到:理由是“因为你把我哥哥说死了!”高振宗很诧异:“我和他哥哥素未谋面何出此言?”原来,十年前高振宗曾为张先生手诊,提醒过他,他的生命线上55~60岁的年龄段上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迹象,应特别注意远离烟酒和种种不良生活习惯。张先生对此十分上心,真把医生的话当了座右铭,所以身体一直健康平安。可是,张先生的哥哥2010年10月1日,在其父家中聚会时酒足饭饱后突发心肌梗死猝死,时年60岁。原来,亲兄弟姊妹之间在生命线上会有相同的遗传基因所导致的病理表现,都会面临同样的疾病危险。
普及手诊弘扬国医
高振宗认为手诊学具有科学性、民族性和传承性,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。他把中医手诊的特点概括为:方法简单,无创易学;指标直观,实用性强;结论可靠,准确度高;既能了解家族史、既往史、现病史,又可超前诊断。既可作为中西医现有诊断方法的补充,又能实现临床预测诊断。他除了常年为患者提供中医手诊诊疗外,还开展了大量的中医疾病预测、中医健康科学教育普及工作,他说“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,中医工作者应担负起向社会普及健康教育的责任。”1985年至今高振宗和他的团队已在中国中医科学院、中宣部、中国文联等部门和俄罗斯、越南、港、澳等地开展手诊讲座达1000多节,足迹遍及神州大地,受众达十多万人。他认为讲座这种科普教育形式比门诊效果好,可以提醒公众对健康的关注,还可以让潜在的发病人群防患于未然。中医手诊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边缘学科,必定会越加彰显其独特作用。
高振宗把他几十年从医和讲课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,加以科学总结,撰写成一本《中医手诊学》,共分七章,20多万字,每页都配有插图,图文并茂,一目了然。其中的彩色“高氏手诊手疗图”,将手部86个正经经穴和224个奇穴相对应的手部反射区一一标出,可以依此诊治1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,即使初学者也能看得明白,学以致用。
谈到中医教育时,高振宗认为,现在的中医教育存在很大弊端,甚至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,不少毕业生有学历、职称,但无医术,他希望恢复中医师承的传统,为中医师承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使中医后继有人,人才的培养是抢救中医之本。要让热爱中医的人能够学到中医、发展中医、为民所用、为民族和国家争光。他建议,要真正发展中医,就要放开,百家争鸣,百舸争流,互相扶持,不要门户之见,内耗只会影响中医的发展。要兼收并蓄,博采众长,古代的四大经典要学,现代的老中医经验也要学。 。